[保齡球教學專家-鍾教練]戴上護腕,日進千里(上)
「我才剛開始學打球,需要戴護腕嗎?還是我打了一陣子再戴?」
「打飛碟球也可以戴護腕嗎?不會沒辦法轉嗎?」
「戴護腕哦…可是聽人說戴了手就會不靈活,沒辦法變換手勢耶。」
「那為什麼PBA的選手都沒有戴護腕?」
以上是在建議球友們戴護腕時,最常聽到的回應
還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騎腳踏車
後面的輪子旁邊還加上了2個輔助輪
上國中的時候擁有自己的第一台腳踏車(當然,是沒有輔助輪的)
上高中的時候一直夢想要有一台摩托車
這只是夢想
有了摩托車之後就想考上駕照能有一台不錯的車
當然我開的不是這一台
現在有了自己的車,就夢想能夠擁有既亮眼又可以瘋狂飆速的阿法
這車真的很棒
說了這麼多只是希望大家了解
打保齡球跟學其他技能一樣,是需要循序漸進的
[護腕]除了可以保護保齡球打者最重要的[腕關節]之外
也是[輔助]保齡球打者出手動作的利器
在解剖學上,腕關節腹面部位底層有八塊腕骨,上層有一橫走的腕關節韌帶形成一個通道,就是腕隧道,內有手指屈肌和正中神經通過,當通道壓力升高,導致正中神經壓迫而產生不適症狀,即腕隧道症候群。
保齡球初學者尤其需要戴上護腕來固定出手,使出手動作穩定
所以[打的好再戴護腕]這種觀念是[完全錯誤]的
一開始的學習就是正確的,才有穩固的基礎作後續的進階
我也經常聽到初學保齡球的球友說[我只是打好玩的而已]
要知道,很多偉大的事蹟都是從[有興趣]開始,既然願意擁有自己的專屬球具
就表示比起球館那些拿公球的玩客還要[更有興趣]
請不要貶低自己的興趣
畢竟人生當中能夠引起你的興趣,又可以讓你身體健康的事不多。
打飛碟球當然可以戴護腕
護腕不僅可以保護手腕、增加支撐力,還可以固定手勢
置於[戴上護腕無法變換手勢]的說法,我不否定
不戴護腕的確可以比較自由的變換手勢
但這是在你已經成為職業選手等級之後的事
如同前面說的
你必須先達到[出手穩定]這個基礎,才有資格談變化
在沒有穩定基礎的狀態下就想要達到手勢變化,我只能說[好高騖遠會讓你走更長的冤枉路]
甚至失去信心而離開保齡球界
PBA選手們光芒四射的背後是無數的自我鍛鍊,他們在剛開始也是戴上護腕練的
必須要讓自己的手習慣正確的狀態一陣子,再慢慢減少戴護腕的頻率
並且同時觀察自己的球形變化
如果感覺到有偏差時,就再戴上護腕矯正
穩固的基礎就像大樓的地基,地基打的越好就可以往上蓋越多層
地基沒有打好就往上蓋,身在台灣的我們都知道會發生什麼事
1999的921大地震是台灣人難以忘懷的災難:台北八德路的東星大樓全毀,造成多人死傷。(圖片出處:921博物館)
所以經常聽到球友們說
[明明一樣的球道,我的分數為什麼忽高忽低差很大]或是[唉~砍掉重練算了,越來越沒信心了]
你願意無意義的重來幾次?
我打保齡球也將近20年的時間,現在依然經常參加球館的例行比賽
偶而感覺到自己的狀態不好時,也是會把護腕拿出來戴上
戴護腕是一種輔助,好像玩線上遊戲時的外掛一樣
不要被世俗不正確的觀念影響了你原本可以走的捷徑
戴上護腕讓你日進千里
如果你打直球,那麼護腕可以幫助你穩定路線、增加支撐力。
若是你打飛碟球,護腕可以保護在旋轉時容易受傷的腕關節,也同時增加轉速。
若是打曲球的球友,護腕不僅讓你更省力的持球、增加固定性及支撐力,也同時增加你的球速並且使曲度變大。
以上是說明戴護腕的好處,但不是所有的護腕功能都適用於所有人
下一篇會介紹每一款護腕的功能性
讓球友們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作選擇